close

古蹟正式公告名稱:原德商東興洋行
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,清朝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,
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。 清咸豐8年(1858年)清朝
與英、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,清朝除開放大陸沿海的通商口岸外,在臺灣也開安平、淡水兩口岸。
同治元年(1862年)淡水首先開港,二年後,安平也隨之開港,所以,
外商紛紛在此設立洋行。當時,規模與體制較大的外商有:英商德記、
怡記、和記、德商東興和美商唻記等,合稱安平五大洋行,
直到光緒19年(西元1893年)的三十年間可說是安平地區洋行商務貿易的全盛時期。
光緒21年(1895年)日本據臺後,將鴉片、樟腦等大宗貨物收回專賣,
只開放砂糖一項,使得洋行貿易量銳減,無法維持,東興洋行遂宣告關閉。
IMG_2272.jpg IMG_2270.jpg IMG_2268.jpg IMG_2263.jpg DSC09507.jpg DSC09503.jpg
光緒27年(1901年),日人將臺南廳安平支廳廳舍設於東興洋行內。
民國九年調整行政區時,安平支廳被裁撤,原址改為臺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。
臺灣光復後,一度為製鹽總場宿舍。民國75年(1986年),
改設為「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」,展示安平外商貿易史略極其相關產業。
建築體坐東面西,設有基座,以石所砌,留有通風孔,建築計分七開間,
中央五開間為磚造拱圈,甚為優美,最外兩間則粉以白牆,在開以長窗,
外附百葉以利遮陽,拱廊形式是西方人到台灣後,
因應氣候特徵所採取之建築回應手法,但也構成建築之外貌特徵,
拱廊欄杆飾以綠釉花瓶,甚為優美。室內空間,中央為走廊,兩側為房間,
其中並設有壁爐,在台灣較少見,屋頂則仍採取傳統屋瓦。
整體而言,東興洋行可視為以本土建材來營建西方空間的一個好例子。
三級古蹟/1875-1895清光緒年間
地址:南市安北路183巷19號
門票:免收門票
電話:06-2264573
開放時間:AM8:30~PM5:3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nica0716 的頭像
    monica0716

    monica0716

    monica07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